臨近中午,73歲的周寶平和老伴準時來到大冶市東岳路街道和平社區幸福食堂,他端著盛來的熱湯,招呼老伴一同坐下,準備用餐。粉蒸肉、蒸雞蛋、芹菜炒香干……食堂里的菜品豐富,前來打飯的老人有序排隊。
看著老人們大口享用物美價廉的三菜一湯,大冶市民政局養老股負責人劉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近年來,幸福食堂建設相繼列入黃石市、大冶市十件民生實事,把實事辦好辦到群眾“心坎里”,幸福食堂從謀劃到建設,再到驗收、運營,劉俊都身體力行,絲毫不敢馬虎。
“社區有多少老年人口?養老需求有哪些?對一日三餐價格的接受區間是多少?這些都是需要實打實考慮的問題。”劉俊說,他喜歡到社區和老人們當面溝通,傾聽最真實的聲音,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
“干部素質提升年”工作開展以來,大冶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強化為民意識,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深入一線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把支點建設的實效寫進百姓的笑臉。
“熱問題”催生“涼方案”
隨著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雙減”工作的深入推進,體育課程全面改革和陽光大課間常態化開展,學生在夏季的運動強度與頻次顯著提升,“教室太熱了”成為師生和家長口中反復念叨的“高頻句”。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2025年初,“改善中小學校教學環境,實現空調全覆蓋”的目標,被納入大冶市政府工作報告,并列為十件實事之一。
為了確保孩子們在升溫前“清涼”度夏,大冶市教育局組建工作專班統籌安排部署,黨組成員、各校校長實時跟蹤進度。但是,學校的空調安裝不是簡單的“安裝即可、插電即用”,經費落實、設施改造、部門協調,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抓手。該市教育局教育技術裝備站黨支部書記、站長李志武主動挑起了重擔。
新年伊始,李志武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聯合供電部門組建攻堅專班,對全市75所小學初中展開“地毯式”摸排,電容擴容工程與空調采購程序并行推進。
施工創新采用“白+黑”交叉施工法,3300萬元專項資金嚴格執行“專款專用+全程審計”制度,這場歷時四個月的“清涼工程”的背后,是全市黨員干部轉作風、辦實事的生動寫照。
隨著“清涼工程”的攻堅提速,全市小學初中3072臺空調安裝工作已全部完成,這場惠及全市萬千學子的民生實踐從圖紙變為現實。
“一線做”服務“零距離”
在大冶市中醫醫院醫保門診辦公室,圍滿了前來咨詢政策的群眾。大冶市醫保服務中心副主任程婕正在耐心地向一位七旬婆婆解釋政策。
龐婆婆是一名外省的慢性病患者,長期在大冶居住,每月定期到大冶市中醫醫院看診買藥。由于是異地參保,龐婆婆每次買藥后要去窗口人工報銷,手續較為繁瑣。
當得知中醫院開設了醫保門診后,龐婆婆帶著疑惑走進了門診辦公室,請求工作人員幫助。
“婆婆,我幫您在手機上進行異地備案,以后可以直接報銷了!”程婕操作一番后,笑著告訴龐婆婆這個好消息。
為進一步提升醫保服務質量,今年3月,大冶市醫保局在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創新開設醫保門診,選派一批專業的醫保業務骨干,直達門診一線,面對面為就醫群眾提供醫保政策咨詢、業務辦理指導等服務,打通醫保服務“最后一公里”。
干部多跑腿,群眾就少跑路。今年,大冶市醫保局在黃石地區率先探索實施生育津貼“免申即享”,參保職工無需提交材料或線下申請,系統自動審核后直接將津貼發放至個人賬戶,辦理時限由15個工作日壓縮至“即時兌現”。
工作方法的創新,折射的是能力作風的轉變。大冶市醫保局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不斷提升醫保服務質效,書寫著新時代醫?;菝竦呐拇鹁?。
“創新法”留住“回頭客”
“小紅刺繡以絲線梭織星漢,一針一線續寫文明;殷祖古建以榫卯勾連天地,一斧一鋸鐫刻匠心?!痹诮衲辍?·19中國旅游日”大冶分會場暨“我為家鄉代言”文旅推介展示活動上,來自大冶市委宣傳部的文旅推介官蔡芬別出心裁,以一襲古裝入鏡,配以辭藻文雅的“邀君書”,向八方賓客遞出大冶文旅的魅力名片。
當天,21位大冶首批文旅推介官“持證上崗”,通過精彩的推介展示,全方位展現大冶豐富的文旅資源和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代言家鄉的熱情,提升了大冶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聚力建支點、沖刺千億市,迫切需要廣大干部走出“舒適區”,爭做“拓荒者”。文旅破圈,干部要會整活兒。
進入6月以后,小龍蝦成了名副其實的“頂流”。端午前夕,一條推介大冶市第四屆龍蝦文化旅游季的視頻在朋友圈火速出圈,播放量達10萬+,推介人正是陳貴鎮黨委副書記、副鎮長饒承東。
為了讓游客盡享舌尖上的盛宴,饒承東不僅化身“代言人”,用大冶方言出鏡為活動宣傳造勢,還實地探訪了解龍蝦銷售情況,走近餐桌詢問游客用餐體驗,讓游客真正“留下來、愿消費”。
文化創新融合發展,本質是政府從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考驗的是干部的為民意識。只有拿出“把游客當家人”的實誠勁,既能扯開嗓子“吆喝”,又能躬下身子服務,流量自然能轉化為“留量”。
隨著“干部素質提升年”工作走深走實,大冶干部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錘煉過硬本領,挺膺擔當、躬身實干,聽民聲、辦實事、解難題,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更足,攻堅克難的戰斗力更強。(記者 萬經煌 通訊員 柯珊)
編輯: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