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和科技發展格局中,民營企業已經成為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而科技也為民營企業的“兩個健康”發展,持續提供著強大助力。
6月2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5全球獨角獸榜》,列出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我市湖北融通高科先進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190億元估值位列第435位。
這是黃石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積極培育壯大企業主體,大力組織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目前全市民營高企總數近900家,占全市高企總數約98%。全市積極推進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2024年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58家、總數達338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8家、總數達249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家、總數達25家。
為強化企業科技人才支撐,我市舉辦2024年黃石市“院士專家企業行”暨人才周啟動式活動,幫助企業匹配了32名專家人才,簽約人才合作項目10個、人才服務合作項目4個;推進實施“高層次人才校企共享計劃”,選派22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到17家企業全職工作;開展2024—2025年度黃石市企業“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選派48名專家赴企業擔任年度市級企業“科技特派員”。
通過這些人才交流活動,我市三豐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牽手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團隊,合作開展移動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研發項目;黃石新興管業與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就球墨鑄鐵管壁測量項目合作;華中銅業與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合作,就廢舊銅物資再生提純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
與此同時,我市不斷加大力度打造高能級服務平臺。2024年,科技城新簽約企業43家、入駐29家。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有4家院士工作站、69家專家工作站,涉及高端裝備、新材料、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重點產業鏈,建站數量和建站質量居全省前列。這些院士專家工作站已累計為建站企業攻克技術難題258項,聯合申請發明專利160項,聯合發表論文及著作98篇,項目成果轉化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累計達4.5億元。全市新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15家、商標品牌指導站9家。
為切實推進金融賦能企業發展,我市在科技擔保上下足功夫,市國投集團成立科技擔保事業部,先后推出科研貸、人才貸、瞪羚貸、專精特新貸、科技貸等專項產品,通過準入加分機制,依據企業實際情況增加額度或降低反擔保措施。自今年我市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工作啟動以來,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服務力度,截至6月底,全市500余家科技型企業獲超75億元授信。
“沒想到知識價值也能變現,這筆貸款不僅解決了公司資金周轉的燃眉之急,更讓我們有底氣實現百萬級蛋雞智慧養殖規模。”在企業收到由中國銀行黃石分行發放的“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資金250萬元后,湖北楓林東坡山綠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會勝高興地說。
科技創新賦能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下一步,我市將持續加大創新主體培育力度,在科技人才引育、建好科創平臺、創新科技金融服務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相關舉措,切實促進“兩個健康”工作走深走實。(記者 王璐)
編輯: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