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詩畫長廊下,居民圍坐,邊聊天邊做手工;孝親樓前的羽毛球場上,孩童跳躍揮拍、打得正歡;連心驛站里,銀發老人執棋對弈笑語朗朗……近日,記者走進西塞山區牧羊湖小區,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充滿煙火氣的詩意畫卷。這是我市創文工作為該小區帶來的“煥新”升級。
牧羊湖小區建于20世紀60年代,19棟樓容納1047戶居民。改造前,這里曾是老城區“臟亂差”小區的代表,許多住戶紛紛搬離。2020年5月,西塞山區啟動A類標準改造,以“詩意牧羊”為主題展開立體煥新之姿。
改造期間,拆除違建騰挪空間,鋪設污水管網1700米,硬化路面1.6萬平方米,新增88個停車位,打通“斷頭路”實現人車分流。利用零散地塊建成10處微景觀,栽植鄉土樹種打造2000平方米“地面花園”,讓紫羅蘭、綠蘿在昔日垃圾角蓬勃生長。以西塞山30首古詩詞為魂,通過牌坊景墻、浮雕彩繪重現“漁舟唱晚”意境,樓棟冠以“孝親”“書香”之名,賦予老社區文化新生命。
為了更好管理小區,牧羊湖社區黨委牽頭管,打造“紅色驛站”,制定議事規則,設立“回音壁”收集民需,停車位建設等爭議事項通過民主協商定案。此外,引入新物業落實“三保”服務,維修路燈、修剪樹木、疏通管道,破解老舊小區運維難題。
“業委會組建了70人的‘幸福管家團’,劃分黨員責任田。過去物業撤場后垃圾成山,現在人人都是‘幸福管家’!”小區業委會主任徐振杰指著樓棟認管牌說。
創文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牧羊湖的創文實踐讓幸福觸手可及。在這里,一老一小有依托,社區開設周末課堂,兒童樂園讓“宅家娃”變身“社群達人”,連心驛站成為老人下棋讀書的暖心空間。“孫子性格開朗了,我們也有了社交圈!”居民凌蘭芝笑道。
2024年3月,牧羊湖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榮膺“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成為全國老舊小區長效治理的標桿。(記者 劉艷新)